为规范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试行)、《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与工作指南》以及《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此方案为总体培养方案,工程管理以及工业工程与管理两个具体领域方案详见《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掌握工程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引领工程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招生对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本条适用于工程管理领域,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对生源没有工作经验要求)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1.非全日制班:采用周末到校学习形式;
2.全日制班:脱产在校的形式。
在校学习,工程管理领域学制为2年(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为3年),上课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2.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相关老师及企业资深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位论文进行联合指导。
五、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
工程管理领域共有5个方向:大型复杂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术经理人;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不设具体方向。
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低于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不低于30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
1)课程学习及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核心课、专业课和研讨课,总计要求不低于30学分。课程设置采用模块方式,应覆盖以下模块: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核心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程(专业课、研讨课)不低于7学分。
2)必修环节及要求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与实践总结报告不少于2学分(听讲座每次0.5分)。必修环节在提交学位论文前必须完成。
(1)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符合问题导向,来源于工程实践。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工程实践进行深入挖掘,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时间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中期考核
论文工作的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要求研究问题明确、逻辑清晰、写作规范,已完成主体研究工作的四分之三。中期通过时间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3)学术报告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和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参加社会调查、工程实践等活动。
3.课程及学分设置
工程管理领域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时 |
|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
硕士学位英语 |
3 |
64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36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20 |
||
学科核心课 (12学分) |
工程伦理 |
2 |
40 |
|
高级管理学 |
2 |
40 |
||
工程经济学 |
2 |
40 |
||
定量分析:模型与方法 |
2 |
40 |
||
工程管理概论 |
2 |
40 |
||
项目计划与控制 |
2 |
40 |
||
专业核心课 (一般不少于4学分) |
工程管理案例 |
2 |
40 |
|
人力资源管理 |
2 |
40 |
||
财务与成本管理 |
2 |
40 |
||
项目风险管理 |
2 |
40 |
||
专业课
|
工程管理前沿文献阅读 |
1 |
20 |
|
大型复杂工程管理方向 |
系统工程 |
2 |
40 |
|
现代优化计算方法 |
2 |
40 |
||
研发团队管理 |
2 |
40 |
||
创新方法理论与应用 |
2 |
40 |
||
复杂系统决策 |
2 |
40 |
||
能源战略、政策与管理 |
2 |
40 |
||
大型复杂工程管理 |
2 |
40 |
||
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方向 |
算法概论 |
2 |
40 |
|
大数据技术 |
2 |
40 |
||
人工智能概论 |
2 |
40 |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40 |
||
云计算 |
2 |
40 |
||
数据库概念与技术 |
2 |
40 |
||
土木工程管理方向 |
工程法律与合同管理 |
2 |
40 |
|
质量管理 |
2 |
40 |
||
工程项目投融资管理 |
2 |
40 |
||
运营与管理 |
2 |
40 |
||
数字建筑与智能建造 |
2 |
40 |
||
碳中和城市系统工程原理与关键技术 |
2 |
40 |
||
应急管理方向 |
应急管理思想、方法与应用 |
2 |
40 |
|
应急信息管理与决策心理 |
2 |
40 |
||
智慧应急:理论、技术与应用 |
2 |
40 |
||
信息技术与数字安全 |
2 |
40 |
||
应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2 |
40 |
||
应急工程管理 |
2 |
40 |
||
新时代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
2 |
40 |
||
技术经理人 |
技术转移理论及应用 |
2 |
40 |
|
技术创新管理 |
2 |
40 |
||
知识产权管理 |
2 |
40 |
||
技术与资本 |
2 |
40 |
||
智能技术应用基础 |
2 |
40 |
||
研讨课 |
工程哲学 |
1 |
20 |
|
应急管理前沿研讨课 |
1 |
20 |
||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研讨 |
1 |
20 |
||
前沿科技发展及应用系列研讨 |
1 |
20 |
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时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7学分) |
硕士学位英语 |
3 |
64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36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20 |
||
学科核心课 (6学分) |
工程伦理 |
2 |
40 |
6选3 |
高级管理学 |
2 |
40 |
||
工程经济学 |
2 |
40 |
||
定量分析:模型与方法 |
2 |
40 |
||
工程管理概论 |
2 |
40 |
||
项目计划与控制 |
2 |
40 |
||
专业核心课 (10学分) |
人因与设计 |
2 |
40 |
|
运营与管理 |
2 |
40 |
||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
2 |
40 |
||
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40 |
||
大数据技术 |
2 |
40 |
||
专业课 (不少于8学分) |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
2 |
40 |
也可以选修导师认定的同类课程 |
云计算 |
2 |
40 |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
2 |
40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2 |
40 |
||
工程系统决策与优化 |
2 |
40 |
||
信息技术与数字安全 |
2 |
40 |
||
应急管理思想、方法与应用 |
2 |
40 |
||
应急工程管理 |
2 |
40 |
||
智慧应急:理论、技术与应用 |
2 |
40 |
||
研讨课 |
工业工程与管理前沿研讨课 |
1 |
20 |
六、学位论文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提交1篇具有硕士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工程实践,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作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1.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规定环节,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须有相关工程领域管理实践专家。
八、学位授予
在规定时间内,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附则
本培养方案自2025级研究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