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ucas3logo ucas3 w 工程科学学院

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第三期回顾与总

  • 贾童
  • 日期:2025-03-26
  • 53

  启迪科学梦想,播种未来希望,科学筑梦启新章,“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第三期如约而至,再次为北京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科学与探索的盛宴。此次科普活动依旧汇聚了专业背景多元的研究生科普团队,同学们满怀对科学的赤诚热爱,肩负传播知识的使命感,走进多所中小学校园。从能源技术的革新到人工智能的奥秘,从石油的溯源到太阳能的未来,研究生科普团队用生动的案例与互动实践,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在思维的碰撞中播撒下科技强国的种子。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4支队伍的科普世界,一同见证研究生们在科普征途中留下的坚实足迹。

  一、空气能成为“充电宝”吗?

  主讲人:张艳

  内容简介: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的科普中,张艳通过对目前环境形势的现状分析,向同学们介绍了能源的分类、特点,通过分析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及问题所在,引出了能源领域储能技术中较为具有发展前景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并以充电宝进行类比,向中学生们清晰地阐述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可行性,让同学们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可再生能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地点: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

  个人感悟:在科普课堂上,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能源与储能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以“充电宝”为切入点,结合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空气的压缩和膨胀实现能量存储。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对很多知识都很感兴趣,让我意识到,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而今天的课堂或许正孕育着明日绿色科技的种子。

  科学思辨:

  1.能源与环境,我们该如何平衡?

  主讲人提问:煤炭燃烧会排放大量粉尘和污染性气体,这些污染物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会导致雾霾天气,还有酸雨

  主持人回答得很全面,煤炭燃烧不仅会释放PM2.5等颗粒物,形成雾霾,还会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就会形成酸雨,危害土壤、水体甚至建筑物。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这些污染呢?

  2.储能技术:身边的“能量银行”

  主讲人提问:说到清洁能源利用,储能技术很关键!大家平时见过哪些储能设备呢?

  学生:电动汽车、电瓶车、充电宝!

  主持人:没错,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储能设备。但同学们知道吗?未来还有更高效的储能技术,比如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它们能帮助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更稳定地供电!

  二、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主讲人:陶怡琳

  内容简介:在北京市第八中学木樨地校区的科普中,陶怡琳以“让计算机看懂世界”为主题,从人眼与大脑视觉成像的事例切入,向同学们解析了人类视觉与机器感知的本质差异,引出计算机视觉的主题,与同学们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计算机视觉的核心目标,即让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释视觉信息。详细讲解了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和日常应用等,让孩子们明白计算机是如何一步步“看懂”世界的,使孩子们感受到计算机视觉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变革。

  地点:北京市第八中学木樨地校区

  个人感悟: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设备中,很多带有摄像和扫描的功能,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智能任务。人类可以通过眼睛和大脑看见和看懂这个世界,那我们平时使用的智能设备以及计算机是怎样看到并且看懂世界的呢?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视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它的目标是让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释视觉信息,从而改变了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去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会很积极地跟我互动,会在我的引导下从他们的视角提出一些很独特的想法,也会积极地向我提问,能够为求知若渴的小朋友们讲解计算机视觉内容,感到很荣幸也很有成就感!

  科学思辨:

  1.人类如何“看见”世界?计算机又是如何“看懂”世界的?

  主讲人提问:在我们了解计算机是怎样看懂世界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怎样看到并理解这个世界的呢?有没有同学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学生:我记得有一种解释是,世界中的物体通过眼睛投射到视网膜上,然后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个物体了。

  主讲人:这位同学基本答对了,很棒,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分为屈光系统(如角膜、晶状体)和感光传导系统(如视网膜、视神经)。那同学们就思考一下这两部分是如何协作的~

  2.计算机视觉的起源:你猜是什么时候?

  主讲人提问:那么,有同学知道计算机视觉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呢?大家大胆猜一猜~

  学生:70年代?

  主讲人:稍微有些晚了哦~

  学生:60年代?

  主讲人:对的,公认的计算机视觉起始年是1966年,大家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三、石油,现代生活的“动力源泉”

  主讲人:梁建勋

  内容简介:在北京市第101中学怀柔分校七年级9班的科普中,梁建勋以“石油,现代生活的‘动力源泉’”为主题,通过对石油在现代生活中重要地位的阐述,开启了探索石油奥秘的旅程。他从勘探队员运用高科技探寻石油踪迹讲起,详细描述采油现场壮观的作业场景,进而介绍石油通过管道、轮船、卡车等运往各地的运输过程。通过这一系列内容,带孩子们领略石油从神秘地下走向服务生活的奇妙历程,让同学们对石油的开采、运输以及能源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能源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地点:北京市第101中学怀柔分校七年级9班

  个人感悟:十分有幸参加了“春分工程”科普活动,为101中学怀柔分校的中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石油,你从哪里来”的科普讲座。面对孩子们天真好奇的眼神,我深刻感受到科普教育的意义所在。通过讲解石油的形成、勘探、开采和运输过程,我希望能激发他们对能源世界的兴趣。看到他们积极参与提问,思维活跃,我内心充满了欣慰。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更有责任将科学知识传播给下一代。孩子们的热情回应让我倍感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科普事业的信心。我相信,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才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思辨

  “黑黄金”的秘密:石油的前世今生

  主讲人提问:同学们,石油在地下藏了上亿年,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学生:老师,是不是古代的生物变的?

  主讲人:完全正确,石油主要由远古海洋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经过高温高压长期作用形成,所以也被称为"化石能源"。

  主讲人提问:石油除了做汽油,还能变成什么你每天用的东西?

  学生:塑料玩具!还有妈妈用的化妆品!

  主讲人:回答的很对,石油能加工成5000多种产品,比如你们校服里的化纤、运动场的塑胶跑道、甚至铅笔外层的油漆都藏着石油成分!

  四、探索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奥秘

  主讲人:马士宽

  内容简介: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的科普讲座中,马士宽以“探索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小学生们介绍了太阳能的基本概念、来源及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价值。他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同学们思考太阳能利用与二氧化碳减排、捕集之间的科学联系,并鼓励小朋友们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节能减排理念,争做环保小卫士。科普内容深入浅出,让小学生们对太阳能、二氧化碳以及节能减排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孩子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地点: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

  个人感悟:

  在参加这次面向小学生的科普活动时,我深刻感受到太阳能与二氧化碳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生存环境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对这个主题正在开展着了一定程度的学习、理解与研究,而此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以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传递给小朋友们。

  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我与孩子们分享了太阳能的概念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如何利用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助力碳减排。在科普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公众教育和行为改变来推动节能减排。在与小朋友们的互动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感受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小小的举动,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思想的启发者。通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作为成年人,作为未来的科学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希望转化为实际行动。我相信,通过科学的普及、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够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科学思辨

  太阳能的妙用与气候变化的警示

  主讲人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太阳能吗?

  学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烧热水洗澡,还有小台灯上面也有黑色的光伏板给台灯充电。

  主讲人:是的,太阳能就像大自然的超级充电宝。不仅能烧热水、发电,还能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让地球更清洁!

  主讲人提问: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学生: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的话会产生温室效应,让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主讲人:回答得很专业,如果我们不减少碳排放,未来地球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环境危机。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正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武器!

  “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第三期在一场场精彩的科普活动中圆满落幕。从能源领域的储能前沿技术,到计算机视觉的奇妙世界,再到石油与太阳能的深度探索,每一次讲座都是知识的接力,每一次互动都是思维的碰撞。研究生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乐趣,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梦想,共同为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