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刘峰 摄影:常胜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深刻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继党支部集体参观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两弹一星”纪念馆后,工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20189002党支部于11月9日下午四点半,在教1-121教室召开“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专题生活会。
“两弹一星”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现在也指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党支部第一小组成员刘峰、吴其贤、沈喆锴,刘祖煜四位同志准备了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报。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常胜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整个专题生活会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两弹一星”时期国际的形式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困难,刘峰同志为我们讲解了除中国外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核武器发展历史,并介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各国的加入情况。在听完刘峰同志的讲解之后,大家对世界核武器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约束的共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大家也纷纷为当时我国在那么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然能够成功研制核武器这一壮举表示赞叹。
然后,吴其贤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核武器发展史,尤其是我国氢弹背后“两弹一星”元勋,“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于敏先生在艰难困苦的氢弹设计过程中,所表现的那种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于敏先生那段“一个现代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的讲话更是给在座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深受“两弹一星”精神和“氢弹之父”于敏先生故事的鼓舞,各位同志们积极和大家分享自己观点看法。陈溯敏同志站起来说:“相比于于敏先生研究氢弹是的生活条件和硬件设施,我们可以说是十分优越了。希望大家能够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在今后的科研生活中努力做到最好。”刘祖煜同志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求名利、一心为国奉献的伟大科学家们,我们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有话语权,我们中国人才不会受欺负。我们要继承并弘扬参与“两弹一星”精神,淡泊名利,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整个会议至此圆满结束。“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奋斗史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榜样,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动力源泉,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努力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中去吧!